
1月23日,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3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方智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继增,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薛勇彪、种康、卢从明,WilliamHill官方网站教授董树亭、张宪省等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会议。学校党委书记邢善萍到会致辞,山东省科技厅王钟伟副处长出席会议。
重点实验室主任董树亭作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王振林、刘鹏、李斯深、付道林、张宪省、张彦、孟庆伟、郑成超、郝玉金先后以小麦高产与肥水高效的栽培学机制与途径、高产夏玉米根系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小麦分子标记和育种研究进展、麦类作物抗病性状的分子基础、基因调控产量性状的研究、种子发育的分子基础、温度胁迫下番茄叶绿体LeCDJ1维持PSⅡ的稳定、RNA可变剪切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苹果果实酸度和色泽的调控机理为题,汇报实验室的研究进展。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有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物学、作物种质创新三个研究方向。2013年,实验室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学术骨干的核心作用得到强化,先后从海内外引进数位优秀学者和高水平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新承担科研项目79项,总经费0.89亿元;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审定作物新品种4个,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和花生新品种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广泛推广种植,果树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在新疆、山东、辽宁及甘肃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外出参加、承办多项国内与国际会议,国内外一批学者前来访学交流,同时,实验室批准立项开放课题12项,经费121万元。
专家们充分肯定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提出建议:一是要做到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的结合、与农大学科发展定位的结合、与山东省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结合;二是实验室的研究重点需要进一步凝练,围绕农作物“高产、优质”做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三是继续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优化提升人才结构,承担大项目,出标志性成果;四是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改革,让实验室人员干劲更足,管理更高效,促进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张宪省表示,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认真总结落实学术委员会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凝练科学问题,组织创新团队,开展协同创新。同时,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运行机制,加强平台建设,争取在2016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取得好成绩。